•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概况
    • 会员申请
      • 会员申请
      • 会员动态
      • 会员社区名单
  • 协会公告
    • 协会新闻
    • 协会声明
    • 备忘录
  • 新闻在线
    • 国内聚焦
    • 国际聚焦
    • 赛讯
    • 展讯
  • 教学交流
    • 经验交流
    • 一线课堂
    • 教学案例
  • 美术资源
    • 资源分享
    • 资源拓展
  • 探索空间
    • 理论争鸣
    • 艺教创想
    • 实践探索
  • 名师百家
    • 卓越教师
    • 名师讲坛
  • 美术家
    • 名家介绍
    • 名家工作室
  • 美术画廊
    • 名作欣赏
    • 教师作品
    • 学生作品
    • 创作评论
  • 电子文库
    • 论文速递
    • 视频赏析
    • 电子美教馆
    • 会员资料库
  • 会议信息
    • 会议通知
    • 论文征集
    • 会议事项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网
  • 2月 6th, 2023
  • 联系我们
  • 会员申请(Membership application)
  • 会员登录(Login)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网
  •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概况
    • 会员申请
      • 会员申请
      • 会员动态
      • 会员社区名单
  • 协会公告
    • 协会新闻
    • 协会声明
    • 备忘录
  • 新闻在线
    • 国内聚焦
    • 国际聚焦
    • 赛讯
    • 展讯
  • 教学交流
    • 经验交流
    • 一线课堂
    • 教学案例
  • 美术资源
    • 资源分享
    • 资源拓展
  • 探索空间
    • 理论争鸣
    • 艺教创想
    • 实践探索
  • 名师百家
    • 卓越教师
    • 名师讲坛
  • 美术家
    • 名家介绍
    • 名家工作室
  • 美术画廊
    • 名作欣赏
    • 教师作品
    • 学生作品
    • 创作评论
  • 电子文库
    • 论文速递
    • 视频赏析
    • 电子美教馆
    • 会员资料库
  • 会议信息
    • 会议通知
    • 论文征集
    • 会议事项
Home
美术资源
资源分享

《统整的力量》读书会分享

12月 1st, 2018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网 资源分享 0 comments
《统整的力量》读书会分享

 

《统整的力量》
读书会分享
 

 

《统整的力量》

本文是我在2018年11月12日北京时间晚上9时半在永续教育读书会中与《统整的力量》一书的读者们分享的讲稿。在此特别感谢许多老师们的协助。特别是万云老师、邢佩老师、张学海老师、陈飞利老师、湖南美术出版社李斌先生为这次直播分享的准备。

《统整的力量》出版一年以来,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很多人告诉我,因为这本书,他们勇敢跨出传统分科的学习氛围,让自己透过思维的发想,将知识与经验联动。有的读者运用这本书的理念来写剧本、进行公司经营、人事管理、训练团队、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小小的一本书,引发这么多元的丰硕成果,让我十分感动。

我不讳言,20年前刚踏上统整教学之路之前,我对统整怀抱着些许犹豫,毕竟,当时的美国教育现场,分科壁垒的倾向非常严重。虽然跨科教学的口号以及多元智能学习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把理念如何落实,如何真正地融合,还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每学期针对全科老师的统整课程训练,还真的是一路跌跌撞撞,从错误中学习,且行且珍惜,渐渐地看出迷雾,而理出了一些心得。因此,在此鼓励各位读者,统整教学并不难,而是需要如品茶一样,慢慢地体会它个中的迷人之处。

今天的读书会,我针对大家提供的几个问题分享一些想法,希望借此让统整思维更渗透於教育与生活之中。有些问题是有相关性的,因此我将之整合统一回复。首先,解释一下何为统整学科”( Integrating curriculum)。诚如我在书里的简单定义:统整学科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联结、利用、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架构,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全面理解,以跨科的教学内容提供的多元角度来正视学科与学科之间融合方式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1. 统整课程的3个关键词是什么?

在《统整的力量》第一章中,我提到过学者将常见的统整课程分为沙拉、汤、或是综合果汁的理解模式。 这样解释吧,像沙拉一般的统整课程中,各科的元素是独立存在的,要仰赖吃沙拉的人(也就是学习者)自己咀嚼,将各个食材’集体‘消化。而’汤‘或’综合果汁‘形式的课程模式,则是将食材融合,从中创造出独特的风味(它仰赖的是教学者的布置与安排)。这两种方式,我都尝试过,也各有优缺点。它们同时也是统整教学的两种不同标杆,成功与否,与老师干涉度的成分多寡有很大的关系。即使统整教育有繁复性,但其实是有迹可循,因此,如果要找出确保统整课程设计成功的三个关键词,可能就是(1)全面性(Holistic)、(2)交织性(Intertwine)、(3)统一性(Unity)。

 

(1)全面性Holistic -所有的教学环节需要呼应课程的主题或是大概念(big idea)。这对统整教学有很大的助力。面对‘你这堂课在教什么?‘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清楚地列出孩子们在这堂课做了什么。比如,秋天来了,我们捡了叶子,观察叶子,然后用叶子来进行创作。乍看之下,叶子的意象贯穿这些活动,但,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仔细想想,这可能就不是我们学了怎么用叶子来创作这么单纯了。因为,叶子并不是主题,也不是大概念。叶子只是为了要了解某个主题与概念的主角或是媒介。全面性指的并不是单纯的以某个共通点来连贯,而是有目的的呼应为什么而教,不断地推演与连结。(在此提醒,如果这个课程单纯只是我们学了怎么用叶子来创作,那么这并不是统整教育,而是以技术探索为目的艺术活动)。此外,所运用的教学对象、策略、活动、以及评估,必须有目的地环环相扣。在此建议大家把第二章-第四章复习一下。

 

(2)交织性(Intertwine)。强调的就是思维与思维之间连结性的强度。在第十章我提到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课程设计的工具。我也经常发现我教育系的学生,一旦接触到思维导图之后,会逐渐养成将混乱的思维细致化的习惯。统整教育需要具备把各个学科整合并找寻适合的环节来引导教学。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整合概念并将分散的概念系统化的方式。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紧密度(也就是,为何这个概念可以连结到另一个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有什么交集?)连结性、紧密度以及交集点可以影响到课程的融合度。

 

(3)统一性(Unity)。在第六章中,我提到只要把握住诠释、反思、创作三个步邹来思考课程的进程与推演。老师、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或双向模式,这个关系是循环式的进行,含有变异性,牵涉到的不仅是想要传授的知识,还是学生本身的特质、背景环境,以及老师本身的价值体系。这些元素必须在视野上、价值上建立共生的统一性。当我们提到教育,常常误以为就是课程的内容、课件,其实,在理解或是设计任何一种课程之前,必须先了解统一性的共生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本书中花费了很多篇章解释学习者为中心以及价值体系对课程走向的影响。

 

2.艺术统整都是项目式的学习,课时上怎么更好的与校外机构结合?

首先,我想先解释以下“project‘这个英文字。虽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我们经常用‘project‘这个字,但它很多时候代表的是assignment,指的是功课、作业。项目式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导向、融合真课题的教学模式,它本身就是一种统整教育,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融合不同知识与先前经验。PBL的教学方法需要课程设计者与教学者熟悉并活用适合学习者的教学策略。PBL是STEAM课程中常见的模式,而STEAM是统整课程的一种。有主要的理论架构比如‘建构主义’以及‘自造运动Maker’的精神。PBL是结合工程与设计思维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美国教育界积极实践统整课程的模式之一,对于刚入门想要设计课程的老师,我建议你同样也可以用诠释、反思、创作三个步邹来进行,以情境式的教学来协助学习者在复杂的知识体中培养探究的能力。PBL按照BUCK Institute的说法,也就是熟悉在职场上的工作模式:找出问题、研究、批判分析、解决、测试的过程。在艺术统整课程中若要实践PBL教学,有效的方式是运用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真实的案例,从设计领域着眼。以创造力与想象力为尤的教学为目的,因此,关注的是(1)思维的发想、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法,而不是完整、美观的作品呈现,这一点老师们务必注意,也需要老师们自己先打破作品务必完整美观呈现的迷思。(2)协作与结合群体的智慧是PBL统整教育专注的人格特质的养成。至于如何与校外机构合作,端看校外机构的性质,我倒是觉得不定期让在专业领域工作的专家来为孩子们解释他们工作的程序以及小故事,对于孩子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的紧密度有很大的助益。

关於STEAM与统整教育,我已经发表一些相关理论的解释论文。包括七月份《中国中小学美术》期刊《透析STEAM教育的核心理论》、《教育参考》2017年第三期《跨科统整的STEAM教育》、以及《香港美术教育期刊》2017年第一期刊登的《从STEAM的A来看美国STEAM教育》。明年,应该春天的时候,我有一篇针对PBL与统整STEAM教育的实践经验的文章会刊登出来,届时会跟大家通知。

有读者提出,为何需要花费时间来解释A在STEAM统整教育的意义,为何需要明白这一大串的背景理论。我的想法是,如果教学者或实践者无法理解STEAM、设计教育、统整教育的历史源流,以及为何在这个当下的美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原因,它的成分组织架构,那么,不知原理精神来教学的方式,很容易沦落为形式的盲从,无法真切地落实教育,更枉论永续?

4.请问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统整理念解决实际问题,能提供操作工具吗?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统整教育的理念如果能在家庭教育落实,将对孩子、对亲子关系起正面的作用。统整教育强调的是以多元的视角来连结,是从内省转化为行动力的过程。我认为家庭教育除了基本的温饱之外,还需要思考孩子们长远的基本能力与素养教育。美国教育专家东尼·魏格纳( Tony Wagner)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七个“教育求生基本能力”为起点:(1)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2)跨网络协作,以影响来领导;(3)灵活性和适应性;(4)倡导和创业;(5)评估和分析信息;(6)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7)好奇心和想象力。仔细思考,这七个教育求生基本能力,讲求的就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人格发展。我认为,家庭教育上,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好奇心和想象力这几点是可以做到的。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孩子特别爱提问,整天问为什么,很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一开始或许还耐着性子回答,但,对于累了一天或是琐事缠身的家长而言,孩子们的连环问很有可能会造成全家情绪失控,甚至会认为孩子们纯心找碴,于是一问一答不是变成轻轻带过就是变成大人骂孩子哭的收场,几次下来,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变成一种要不要问、该不该讲的犹豫,渐渐形成日后沟通上的鸿沟。统整的方式为引导孩子连结知识的能力,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如何使用工具网站来搜寻关键字,如何从网络知识中找寻相关的报导、图片、视频,然后鼓励他整合。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则需要用一起探索的心情找出相关知识的连结。几周前,有个读者家长跟我分享,她说,她儿子经常把五边形与六边形混肴,虽然一边画一边解释,孩子当下好像懂了,但过了一会儿却又茫然了。她讲着讲着火气难免就上来了.. 但突然想到陈老师说的统整教育方式,於是,她改变引导的方式: 美国首都有个著名的建筑, 就叫pentagon, 中文称它“五角大楼”。 为啥呢?她接着把图片调出来给儿子看:你看,这个楼就是五角形的,对不对?她的孩子读了这个五角大楼的简介,发现这栋建筑与国家防御有关,立刻就兴趣浓厚,很用心地把五角大楼的相关报导研究了一下。因为这个方式,她的孩子从此对pentagon 是几边形就完全清楚了,再也不会与六边形混肴。这个例子完全凸显随机引导,做有意义的相关连结,可以帮助孩子发想并建立知识的重要性。

我自己呢?有三个孩子,各有不同的个性。先生是美国人,是自主放任制长大的,而我则是典型“三高”的产品。(三高:压力高、标准高、自律高)。面对中西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以及自己实践统整思维的经验,我发现很多时候,在教养孩子上遇到的问题,都是因为踩到情绪转换的误区而造成的。亲子之间情绪波动的平衡会影响孩子能否激发内驱力与正面的学习动机。在第七章《心灵轮盘》中,我强调换位思考的教育方式,家长或老师如果能够预设孩子遇到事情时心境的转变,并提前思考应变的方式,对平衡教与养、平衡身心智灵有很大的帮助。

身为家长,我们最清楚孩子的弱项,当别人赞美孩子时,我们的回复经常是,孩子哪里哪里不好,哪里哪里需要改进。这种偏执矫情的谦虚,却在罗列弱项的同时,凸显出家长自己背后满满的焦虑、期许、甚至恐惧。我今天希望大家可以静心思考一下孩子的强项是什么?孩子的声音有没有在家长自己的价值观投射中消失?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明白弱点何在,那么,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对症下药。比如说,我儿子有严重的学习专注力问题,但对於讲故事非常热衷。往往在学校听过一次的故事书,回家可以从头到尾重新讲述。记忆力强是他的优点,但不见得能够透彻理解,而且,容易流于固执的相信、执着於某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为了测试并训练他整合逻辑的弹性沟通能力,我有的时候会特地设计一些带有步邹性、流程性但却也有灵活诠释表达空间的学习活动。用引导的方式来一起探索,也就是说,并不是教,而是一起学。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展示在美术课学到的仙人掌。这个作品很明显地是按照一个模式来完成的,果然,孩子在展示时,他首先画上典型的三叉形状的仙人掌,然后用黑色的纸张剪下许多小小的三角形,接着,把仙人掌涂色并画上黑边,在边上一一黏上三角形。

(小班在学校学的‘流程式’的艺术创作,跟从老师订下的风格,并视为仙人掌的标准模样)

因为流程简单,难怪他一下子就记起来。我看了,便思考要如何从引导的方式来打破这种‘样板’、流程化、落入‘唯一答案’的盲点的表达形式,鼓励他用不同的方式、找寻实景实物来重新表达同一个主题,然后全家当他的学生。真正做到让他参与、研究、分享。的思维以及制作方式。在实验课室中我们一起观察与仙人掌相关的实景照片与视频,讨论不同类型、在室外与室内各型各样的仙人掌,它们的针如何随着形状排列,并搜索了与大型仙人掌地缘共生的生物与动植物,气候系统,以及为何沙漠气候对整个环境气温调节的必要性。然后再进行对仙人掌的绘画。这个方式让他体会仙人掌之於人、之於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样貌。透过不同知识信息的联结,他真切地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仙人掌。

(经过观察讨论分析之后的创作的仙人掌,具有个人的诠释性与风格)

换言之,统整的家庭教育是五感融合的,是随机的,是适性发展,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件事物。它所仰赖的条件就是“聆听”与“弹性”,从“赞美”出发。

5. 在目前依然是分科教育为主、以考试为导向,大部分孩子又难以选择私立学校,家长时间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孩子做统整思维和训练?即使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训练,可能难以帮助孩子在传统的考试中胜出,因为评价体系不一样,这个现实问题好难, 怎么解决?

我认为,弹性思维是平日就可以训练孩子的。

统整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感知联动上特别有用,不要说其他,光是作文破题可能就比别人反应快,可以思维开拓,运用的例子,论证的方式肯定会比别人强。在考试如此,对日后职场上更会用比较融合融通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与同事。如果能够将弹性思维具体应用,那么,孩子们一生受用的是解决问题的洞悉力。比如,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带她上踢踏舞,因为顺便要去策展,车里放了一些装了框的画。可能是路面不平,奔波之中把其中一个框子震松了。其实只要一个榔头就能解决的事,却因为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身边并无任何修缮的工具,心里渐渐着急起来。可能脸上的焦虑被女儿发现了,她把她的踢踏鞋脱下来,告诉我,妈妈,这鞋底有铁片,可以用来敲一敲。果然,我们母女二人,就把踢踏舞鞋充当榔头,三两下就把画框重新钉上。这一幕,让我念念不忘,因为平日随兴弹性发想的引导,孩子竟然在紧要关头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的评估与果断的裁决力。这就是统整教育系统性思维孩子成长的影响的见证。

6. 如何在艺术课程中尝试统整课程?

首先必须摒弃‘艺术为艺术’、‘艺术以技术为本’的狭义看法。艺术离不开生活的脉动,生活也充满艺术。事实上,许多艺术品中充满许多艺术形式之外的意涵。比较容易的联结是从历史、文化背景、文学来结合。当代艺术之中,透过艺术来传达社会议题,发人深省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有透过艺术形式来传达并结合大数据的作品。要统整,必须跨出艺术(经常是视觉艺术)的小框框,往人文、大艺术(戏剧、律动、音乐、诗歌、影像、媒体)开展,再继续往其他的学科伸出联结探索的触角。

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也由衷感谢搭建这个平台的老师们,以及支持统整的力量的读者,希望有志于统整教学的老师朋友们,从自己的领域跨出,来多方结合。日后多多分享你们实践统整思维的经验。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与大家在网上或是面对面交流。祝大家晚安。

《统整的力量》,陈怡倩著,湖南美术出版,2017。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72994.html

京东:https://item.jd.com/12200875.html

陈怡倩博士(Yichien Cooper, Ph.D.),三个孩子的妈,将创造性美学融于家庭教育,相信美的价值体现於身体力行的实践。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艺术教育系博士与博物馆学研究。現任教于华盛顿州立大学三镇分校教育系。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学会“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 Working)研究议题主席、美国艺术教育学会亚洲艺术文化议题会员组长、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市艺术委员、哥伦比亚艺术联盟委员、三镇华人协会顾问、丽比中学 STEAM 核心课程顾问,汤姆·安德森《Art for life 艺术为生活》华语区代言人。在土耳其、马来西亚、中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推广STEAM。

著有《统整的力量:直击STEAM核心的课程设计》,探究并实践艺术统整与STEAM课程设计。

《统整的力量:直击STEAM核心的课程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

美术教育难吗? 看一位三个孩子的博士妈,分享如何将创造性的统整跨科,实践於家庭教育、师资培训,以及生活之中。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Arts跟怡倩谈美育

Previous article “2018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 展示高校设计教育新面貌
Next article 陈丹青 冷军 刘小东 刘野 毛焰 王兴伟 喻红 张恩利 赵半狄丨九位中国顶级艺术家高峰论坛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网

如果您有任何需要,欢迎投稿或与我们联系,网站公共邮件地址为: allartedu@163.com

Related Posts

南通民间美术考察(三)——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南通民间美术考察(三)——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1月 29th, 2020
VIPKID主修课程进阶体系

VIPKID主修课程进阶体系

12月 22nd, 2018
“云筑 · 云间” — 潘公凯建筑艺术展在上海云间美术馆开幕

“云筑 · 云间” — 潘公凯建筑艺术展在上海云间美术馆开幕

11月 30th, 2018
近期热点
《中国美术教育》2018年第五期点评案例
教学案例

《中国美术教育》2018年第五期点评案例

11月 28th, 2018 1238 0
情怀家具研发案例赏析(3)--虚怀如我
教学案例

情怀家具研发案例赏析(3)--虚怀如我

12月 1st, 2018 1230 0
《魚躍 • 感恩》徐秀菊藝術創作展
展讯

《魚躍 • 感恩》徐秀菊藝術創作展

5月 26th, 2021 1119 0
时间线
10月 14th 5:12 下午
美术资源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招生简章

6月 13th 4:12 下午
名家介绍

“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艺术大师系列之徐明华

6月 7th 1:07 下午
国内聚焦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举行

6月 7th 11:52 上午
名家介绍

残处求艺——托德·朗斯塔夫-高恩(Todd Longstaffe-Gowan)采访油画修复家杨迎生实录

8月 26th 6:47 下午
协会公告

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2021线上系列讲座

6月 16th 9:46 上午
名师百家

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招生简章

5月 26th 1:18 上午
展讯

《魚躍 • 感恩》徐秀菊藝術創作展

4月 2nd 10:00 下午
协会新闻

世华第八届嘉宾谢丽芳讲座侧记 ——《美术教学对儿童原创精神的保护与激活-视觉文化观照下的儿童与儿童绘画》

最近更新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招生简章
美术资源

2022年中央美术学院第九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招生简章

10月 14th, 2022 165 0
“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艺术大师系列之徐明华
名家介绍

“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艺术大师系列之徐明华

6月 13th, 2022015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举行
国内聚焦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举行

6月 7th, 2022015
残处求艺——托德·朗斯塔夫-高恩(Todd Longstaffe-Gowan)采访油画修复家杨迎生实录
名家介绍

残处求艺——托德·朗斯塔夫-高恩(Todd Longstaffe-Gowan)采访油画修复家杨迎生实录

6月 7th, 2022014
Can I help you?
Welcome to contact us.Contributions and contact address is: allartedu@163.com
欢迎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任何需要,欢迎投稿或与我们联系,网站公共邮件地址为: allartedu@163.com
© 南京邑方文化 - http://www.allartedu.com 版权所有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18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