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以其丰富的藏品资源、艺术家资源,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美术馆学习一方面为参观者提供了情境化和主动学习的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经验的非系统化和碎片化的特征,使参观者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盲目参观的现象。而美术馆学习单作为一种中介性工具,能在学习者和展品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美术馆学习单是为了帮助或引导参观者在场馆中进行有效参观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习资料,具有告知学习程序、明确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反馈学习成果的功能。美术馆主题型学习单有一个明确的知识主题,学习单内容始终围绕该主题来开发和设计,是某类专题知识的聚集体。
美术馆内的公共教育活动
美术馆主题型学习单的开发流程一般可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展览内容研究、学习对象分析、学习主题设定、学习内容选择、设计引导问题、排版与设计。
1.展览内容研究。展览作品是美术馆学习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学习对象和学习主题的设定。不同的展览适合观展的群体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对展览作品、展览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就成为美术馆学习单开发的第一步。
2.学习对象分析。一张切实可行的学习单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若非如此,则很难达到事前设定的预期目标。学习对象分析涉及学习者的年龄阶段、个性特征、智力、能力发展等方面。这些决定了以后各环节的基本内容。
3.学习主题设定。美术馆学习单主题的确定有两个依据,一是展览内容;二是学习对象。学习目标是衡量学习结果的基本依据,在美术馆学习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对作品内容、作品语言、参展艺术家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对美术专业技法的学习提升以及参观美术馆时身处艺术作品中带来的心灵体验和审美享受。
4.学习内容选择。主题型学习单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一份学习单的题目不宜过多,过多的内容和题目容易使学习者产生厌烦心理,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及注意力等来确定合适的题量。
5.设计引导问题。问题编撰是学习单开发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设计者对知识点、学习对象、学习目标等因素综合把控的结果。学习单问题主要有记忆性、聚合性、发散性和评价性四类,配合以上各类问题,可设置不同的学习单题目类型,如选择型、判断型、填空型、绘画型、体验型、简述型等。
6.排版与设计。随着人们在视觉审美素养方面的提升,学习单的平面设计在制作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好的版面设计通过对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组合,可增强易读性和趣味性,提升参观者的学习兴趣。
《艺术家笔下的革命年代》问题设计
1.案例概述
遵义美术馆“伟大转折——全国红色美术作品展”共展出借展、特邀、获奖和入选作品300件,作品来自全国19个省市,主要涉及国画、油画、版画三大画种。这些作品主要以革命历史、军事历史、社会建设及英雄人物为表现内容。为了促进参观者在美术馆中的有效学习,更好地发挥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特选择本次展览进行主题式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2.整体结构设计
此次围绕“伟大转折——全国红色美术作品展”设计的主题式学习单,对象为初中学生(7—9年级),主题为《艺术家笔下的革命年代》。本主题以“欣赏·评述”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综合了造型、探索等学习形式,以增强美术馆学习的体验感。本学习单的学习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展品进行认真筛选,最后确定了16件作品作为此次学习单题目编撰的设计素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12—15岁)的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可以摆脱现实影响,通过命题假设对抽象逻辑作出推理和判断。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单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设置发散性开放性题目供学生拓展思路,观察、比较、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力求提升审美能力。
3.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置要精简,并具代表性。问题顺序应以学习者的观展路线为依据进行设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导览功能。题目数量充分考虑了学习对象的学习维持度,以60分钟为上限。相关知识点的选择重点是引导学习者掌握审美方法,除美术外还涉及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内容。
在问答方式的设计中,考虑到使用者大都初次接触美术馆的学习单,所以尽可能以多样的提问形式来吸引参观者。所使用的提问方式包含有:体验型、连线型、填空型、选择型、绘画型、简述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