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本报讯 12月3日,寒冬中的北京虽略显萧瑟,但在“写意中国——2018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书法篆刻作品展”的现场,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韵味的黑白世界。该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承办。“写意中国年展”是中国国家画院每年一次的重要展览,是一年来研究与创作成果的全面总结。此次展览呈现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36位艺术家的130多幅新作,参展艺术家最长的近90岁,最年轻的40岁左右,展出作品既有宏幅巨制,也有精微小品,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方式突显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于创作中体现的学术性、创新性。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胡秋萍主持了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假如我们的民族没有书法将会怎样?”“中国国家画院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专业创作机构,我们应该做什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在开幕式致辞时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发了在场来宾的思索。在他看来,此次展览虽然是中国国家画院一年一度的院展之一,但也是书法篆刻院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对书法篆刻院创作情况的检验”。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申万胜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胡秋萍主持开幕式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开幕式前认真地参观了展览,在他看来,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代表,是我们的一张名片。他评价此次展览无论是从气势、学术以及感染力等方面都体现出精神的力量。作品不仅有冲击力,也耐得住反复琢磨,具有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他认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每一年的院展都有创造、有进步、有发挥,并且回答了“书法到底是什么”“书法到底应该怎么写”“书法传承发扬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三个问题。
开幕式现场
书法界在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格外热闹,社会上针对中国书法的各种声音层出不穷,曾来德特别强调了此时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应有的态度。作为国内书法篆刻领域重要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之一,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坚持继承创新的学术宗旨,倡导书法篆刻与美术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倡书法篆刻的多元化和当代性,承担着中国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的时代任务。曾来德说:“在这些繁芜、嘈杂的声音中,应如何保持自己应该有的方向,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专业的创研机构,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要站在艺术本体的立场之上,要站在学术的高度,也要符合这一时代的现实状况,站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进行思考。”
展览现场
同时,杨晓阳就展览体现出的创新性和包容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此次展览的创新性和包容性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的研究员已经从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盘散沙逐渐探索、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原点和脉搏的跳动。“对传统的临习只是艺术传承的一个阶段,如果艺术的发挥可以超出所有的边界,那我们不妨试一试,试错了可以再回来。其实,艺术没有错和对,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方位、上下、左右、浓淡、强弱、快慢、疾徐、刚柔等,都是在阴阳合一的中庸之道的宗旨和文化精神之下进行探索,书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我看来,中国国家画院需要守住基本的法律底线,在此基础上任何的创作行为都是可以实践的。”杨晓阳说。
展览现场
据了解,此次展览不定主题、不设规格,为书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申万胜看来,这次年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体现出4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展览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每位书家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上寻求突破、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拒绝雷同,这与其他展览具有很大区别。第二,展览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各种风格样式都在这里得到了呈现。第三,作品的时代性。从选取文本、创作风格到展示样式,都体现出时代的气息。书法在今天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实用性消退,艺术性、审美性增强,这是时代的气息、时代的印记。
据悉,此次展览持续至12月7日。
摄影/张旭辉
参加开幕式嘉宾名单: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兵,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美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申万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胡秋萍,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曾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洪厚甜、王厚祥、张公者、肖丽、龙开胜,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杨越,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副主任邱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董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晓军、邵岩、蔡大礼、文永生、魏杰、李强、李明
参展艺术家名单(以年龄为序):
欧阳中石、谢 云、李 铎、沈 鹏、孙伯翔、钟明善、
张 海、 王冬龄、林 岫、申万胜、李刚田、言恭达、
解永全、 胡抗美、刘洪彪、鲍贤伦、曾来德、曾 翔、
李晓军、 陈洪武、蔡大礼、胡秋萍、邵 岩、文永生、
魏 杰、 洪厚甜、王厚祥、魏广君、周祥林、张公者、
肖 丽、 李 强、龙开胜、李 明
作品欣赏
欧阳中石《作字行文》
谢云《鸟篆》
李铎《瀑布》
沈鹏《庄子·大师宗》
孙伯翔《范仲淹诗一首》
钟明善《于右任日记选录》
张海《退一步想留几分心》
王冬龄《乱书》
林岫《自作诗》
申万胜《春夜喜雨》
李刚田《杜牧诗》
言恭达
言恭达
谢永全《道法自然》
胡抗美《杜甫诗句》
刘洪彪《题友人山水画之一》
鲍贤伦《略观大意》
曾来德《西域诗钞》
曾翔 (1)《不雨·无云联》
曾翔 (2)
李晓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洪武《题梅》
蔡大礼《龟虽寿》
胡秋萍《苏东坡诗》
邵岩《怀真抱素》
文永生 鲜于必仁《折桂令》
魏杰《魏杰印品》
洪厚甜《李白诗一首》
王厚祥《草书》
魏广君《边塞诗印》
周祥林 (1)《我临君诵联》
周祥林 (2)
张公者《避路欧阳》
肖丽《东坡句》
李强《大篆》
龙开胜《曾子易箦》
李明《明人题跋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