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人美版”教材分析
导语:
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而教材的运用程度也影响着美术教学的深度,怎样让教材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是目前教育的要求。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分析了2004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人美版)出版的《美术鉴赏》,对其知识结构、脉络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希望在提高我们专业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一堂课
是有限的课
是有限的时间
却想教授无限的知识
培养一生受用的东西
下面
让我们走进16美教班学子的课堂
感受她们的风采
…
教材结构分析总图

美术鉴赏(第一课)

理论单元
艺术语言=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以第三课为例

教材排版


教材实图排版
鉴赏单元
中西欣赏=艺术特点+艺术承展





以第十九课为例


人无完人
教材也是一样
任何一本教材
都会有它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经过“人美版第三小组”的归纳总结
得出以下结论
教材的优势:
1. 从艺术本质出发,着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8课理论基础,9-20课鉴赏内容)
2 .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以学生兴趣点入手
(导言、名人论述)
3 . 内容形式上注重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中外艺术比较)
4 . 版面设计清晰
(标题醒目、内容明了、图片丰富)
5 . 栏目设置多样化,注重创新思考与互动
(思考与讨论、自我评价、知识窗等)
教材的不足:
1、图像识读:本教材的图片排版比较混乱,文图不贴合,图片内容形式略显单薄,无法更好地感受图像的造型、空间等形式特征。
2、美术表现:教本形式单一,只有书籍没有音频和实物材料辅助,使学生的实践表现能力缺少实践机会。
3、审美判断:本教材对审美对象分析较少,虽然内容知识量大,但缺少实例讲解,对作品具体赏析不足,学生仍不能充分了解其艺术价值,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感受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4、创意实践:有几课过于依赖文字类表述,表述简单,缺少生动性,课上内容及课后拓展没有突出“美术鉴赏”的特性,不利于学生大胆想象和实践操作。
5、文化理解:题材空泛,横向对比和竖向对比缺少逻辑关系,不便于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
各抒己见
展现个人特色
头脑风暴
激发团队创意
所有成果基于组员的付出
…




任何事情的成功
都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经过小组成员的激烈讨论
一张张画满结构图的草稿呈现在眼前
而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
更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满足感
…


组员有话说
美少女霹雳小组:周圆、陈夏梦、张旖旎
北方姑娘:冯程、李媛玉
天灵灵小组:范易能、谢心恬、朱美玲
指导教师:狄智奋
美少女霹雳小组:
课前的紧张准备,课上的激烈竞争,“推翻、重来、再改进”反复重现,这样形式丰富的课堂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学会了一起讨论,一起研究,我们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自主的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成为好教师的决心与毅力。
北方姑娘小组:
只有经过一次次的试炼,才会一步步的使自己设定的所谓局限退后。我们在课上充电,课后摔打,过程反复磨练韧性。
天灵灵小组:
通过一节课的讨论,我们发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与组员的合作让我们快速整合思路,开拓思维,弥补缺陷,在合作的力量下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结语:
立冬,寒霜飘落,寒意四起,三小组各显神通,以多样化的课堂呈现方式,一次次改进,一次次磨练, 一次次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点燃了课堂、燃烧了冬季。油已加足~力踩油门,再出发!冲鸭~!
———
排版:银河系少女圆
文字:河外星系少女夏
图片:太阳系少女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狄智奋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