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
1963年12月生于江苏吴江、山东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文/刘国辉
在我看来教师的素描与画家的素描是有些差异的。于振平是美院的教师,但他的素描更像画家的东西。素描对于于振平来说,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述方式,或是一种语言形态,他为自己喜欢而画,画得他自己喜欢。
于振平的素描好看,具有一种写意性,长线条和斜线排列成的灰面,有些还用手轻擦,以及空间的虚白组合成和谐而悦目的画面,像一首好听的曲子,有点优雅,有点时尚。
来源于西方古典大师的启蒙,根植在东方中国的本源,心律和脉搏明白地表示了他的属性,他在开凿通道。先有线的勾定,才有简括的色调的充填和衔接,对大透视的青睐,好象说这名中国的画家也无法远避流行的关照,卢西恩、佛洛伊德的影响是深远的,那种异乎寻常略带病态的所谓“精神性的深刻”在这里也留下了它的影子。
线的圆转,凝炼,力在线的行进中的微妙转换,以及中偏峰交替的讲究,都明白告知观者画家有过的毛笔生涯。这种出身无疑会带来便宜,令人刮目。然而,它的魅力难以远离空白,一旦进入复杂的色阶组成的真实的体积中,就会显得多余而碍事,这是两种语系的过渡,一个充满魅力课题,于振平告诉我们他的答案。
于振平作画是尽心尽力的,犹如他的做事,可是这份精心的内核包裹在一种不经意的外壳里,弄得生动而有意味,增加了欣赏的乐趣,这当然是一种本领。
这是一些朴素的素描作品,但画面上仿佛透着温度,当然并非一样冷暖,细细品去依稀可辨。画家说,具象的、抽象的、古典的、现代的,一切的一切重要的是“来自心灵”。
时至今日,素描本身己一言难尽,无论有多少种说法,根本的是自己究竟如何想,如何做。于振平的素描有足够的理由存在其中,在不同声音的交响中共存共荣,这不是一种宽容,而是一种需要。艺术绝不是你死我活的营生,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这里的基础是自信。
画面的好看或许是优点,但十分要注意的是好看的自我欣赏和缺乏节制。
2000年10月 刘国辉
沐 74×140 2016年
露 68×69 2015年
雪 100×80 2015年
马 31×151 2016年
(请横屏观看)
乱云飞 68×69 2014年
青苹果系列 75×200 2014年
文/韩黎坤
我是一九九二年在“高研班”上认识于振平的,兹后,为引进优秀人材,他调入我院。先后在综合绘画系、基础教学部,长期担任素描教学,并潜心于素描实践,有多项专著出版,成绩卓著,是业内颇有影响的素描专门家。
于振平的素描基础是在中国画系统内规范的。然而因为教学与创作的需要,推动他渐次打开眼界,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由本土的方增先上溯至蒋兆和、徐悲鸿,再以“线”为线索,推本溯源至素描鼻祖达..芬奇、荷尔拜因,沿“线”而下直取德加、席勒、克里姆特……,都成为汲取营养的源头活水。
于振平是个很善于学习的人。食而不化则愦,食而化之则腴。开放的社会,中外素描资料,人人都可以占有,就看你能不能善学与善用!如上所述,他的素描肇自水墨人物的规范,线是其基本的造型手段。所以他在择取中外“活水”时,线造型便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并在线的交接、重叠里慢慢由外轮廓引伸出对形体结构的知识。尽管中国画对线的独立性有历史的审美沉积,但在用线条表现人物形体结构上,东西方是一致的。所以,在于振平素描作品中、在线的运用上,分不清固有的规范与外来的因素,是浑然一体的。这好比当下时装的“混搭”。而他的素描中还会不时出现些随意的涂鸦,既时尚又古典,既现代又本源。老先生可以称道,年青人更是喜欢。
以上所说的大致是于振平教授的短期、仰或是慢写的作品。
“现代的画作,同顾恺之的时代不同了,它对传神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强烈的形体和准确的结构”。这是方增先先生最近的有关造型能力的又一次强调。近年来的艺术与教学实践中,无论国、油、版、雕,在“强烈的形体和准确的结构”上,都有所懈怠,有所迷失。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在还孜孜不倦于造型的研究与实践的少有人在,然而于振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为升华自己的造型能力,自九十年代以来,在作了大量短期作业的同时,也作了很多深入研究形体结构的作品。这种自觉对被“国画规范”后的“再加工”,是可贵而值得肯定的。从而使他在写意与写实的往复锤炼里,成就了较全面的素描功底。
“有怎样的素描(造型能力),就有怎样的作品(创作)。”现在看来,依然是一条真理。假如慢写总在感觉里捣鼓,有感觉天赋的人,有一手写意素描,弄些小东西(小品),没有问题。但要画大画、大人物画呢?!便勉为其难,怕要捉襟见肘了!近年有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对参与者一次造型能力的无形测试。其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为往后素描教学提供鲜活的反思。
于振平教授是参与了这次重大历史题材巨幅创作的。并获了奖。这说明他具备掌控大型题材的能力,更体现了他这些年素描的励炼转化成坚实的造型能力,有了大的飞跃。
最后,我对素描有兴趣的学子,就于振平教授的素描再坦诚说二句。于振平的素描,是艺术的,可以称为艺术作品,也是基础的,可以为学习的范本。其中最可借鉴的,就是挚着地对形体结构的研究,因为这是素描的本质。能画出形体结构的就是好的素描,不管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
庚寅霜降 韩黎坤
《淅赣战役》 250×600 2009年
(请横屏观看)
局部1 2009年
局部2 2009年
局部3 2009年
局部4 2009年
2004年
78.5×109 2015
78.5×109 2012
79×109 2012
79×109 2012
78.5×109 2011
2011年
小杨肖像 灰卡纸、炭精棒、木炭条99cm x 72cm 2010
78.5×109 2015年
1995年
艺术并不提供真理,但她,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心灵的探索显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希冀传承吴门先杰之人文精神,引导学子,一同孜孜以求,“充实光辉”而“殊堪嘉善”!
编 辑: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美术学院
排 版:潘永宇 邓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艺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