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二年级设计思维课程
正在进行中
Enjoy a fine time


可爱的孩子 plus 有趣的设计思维
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年级设计思维课程主要根据斯坦福大学D.school学院提出的Design Thinking而开展和进行。D.school全名叫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是知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David Kelley在2004年创办的。
一般最简单的产品设计思路主要有四步:Need-finding(需求寻找)、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Prototyping(原型制作)、Testing(测试)。而Design Thinking强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客户需求,所以它就多了一步,并重新定义了传统步骤:
- Empathize 同理心
- Define 需求定义
- Ideate 方案设想
- Prototype 原型制作
- Test 实际测试
有没有发现,第一张图就是D.school的design thinking步骤?
在定义需求过程中,让小朋友们通过用户旅程图、人物画像、拼贴画等方法,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即痛点。
在方案设想阶段,小朋友们通过头脑风暴、花瓣法、HMW等方法,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为课程故事中的主人公解决问题。最后再去动手搭建原型或者用scratch来呈现方案。
孩子们真的太可爱了
11月22日,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的Lotta和Kaisa和Pual如约来到二年级设计思维课程中,为学生和老师带来了有关积极教育的工作坊。
Lotta Uusitalo-Malmivaara,PhD,Adj,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Kaisa Vuorinen,硕士,博士生,教师教育家,Positive CV Finland Ltd首席执行官。
课程一开始,他们向小朋友们自我介绍,还介绍了一位好朋友——小乌鸦。这只小乌鸦告诉小朋友们,他来自芬兰,很害羞,但是想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小朋友们一一向小乌鸦做自我介绍,慢慢适应了新朋友们的到来。Lotta用玩偶这样的新异刺激,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整堂课孩子们都十分专注。
课程中,Kaisa运用积极教育当中有关了解自我,建立自信的积极简历(Positive CV)的方法,让小朋友们把自己双手的轮廓用彩笔描绘在白纸上,为他们提供一系列优秀品质的词语,例如“友善”、“勇敢”、“专注”、“幽默”等等,让他们把符合自己的特质写在画出的手指上。Kaisa和Lotta跟小朋友们握手,说道:“I’m a kind person. What about you?”孩子们也回答出自己最大的特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也是逐渐建立自信的过程。
在小朋友们各自回答了自己最大的特质后,Kaisa让小朋友们将纸翻过来,用笔将纸划为四个部分,分别命名为“学校”、“家”、“朋友”和“兴趣爱好”,每个部分写上平时会做什么。纸的正中央是一个圈,上面写着“我”。这个过程是让小朋友们通过认识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扮演的角色,来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也是建立自我的过程。
Lotta在课程中多次表扬孩子们:“我没有想到在中国这么小的孩子能够用英语跟我进行简单的交流。”Kaisa也非常认可孩子们上课的专注力,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课程中。
BNUXer从这次课程中也收获颇丰。他们并不用太多言语,就能通过拍手活动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关注每一个孩子。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孩子举手想要回答,Kaisa选择一个孩子回答的同时,她会走到没有被叫起的孩子旁边,摸摸他的头,摸摸他的背,以示安抚。课程结束后,我们收到孩子家长的消息,说孩子们非常喜欢这节课。

图文:樊卓昕、秦丹
编辑:卢偲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BNUX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