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5日,2018年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南通举行。14日上午,在南通市崇川学校举行了地方传统与现代数字美术课堂观摩展示活动,本次展示活动共开设4节现场展示课,两节数字美术展示课和两节地方传统文化展示课,中小学各两节。江苏省教育学会、省内各市美术教研员等十余位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来自全省各地近500名美术骨干教师共享盛会。
在此次活动中,我县教师发展中心美术研训员冯军老师执教了题为《朴拙亮丽的如东现代民间绘画》一课。
本节课受“STEM教育”倡导的“5E”教学法(Engage参与、Exploration探究、Explanation解释、Elaboration详细说明、Evaluation评价)启发,围绕基于项目的美术教学思路展开。冯军老师先给学生提供“如东现代民间绘画”的相关资料,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步了解“如东现代民间绘画”相关知识,并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体指导;接着,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如东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特点。最后,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多元评价并作拓展延伸。本节课前沿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引入,深得专家和观摩教师好评。
(上图为南师大美术学院王昌景教授点评后为上课教师颁发证书)
——图片拍摄:张进祥 潘娟——
附:“如东县现代民间绘画”简介
如东濒江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鲜明的地方特色,孕育着一棵棵苍劲滴翠的艺术之树,现代民间绘画堪称其中的珍品。
《渔家妹子》丁征峰
如东民间绘画渊远流长,相传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苏州传入,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个分支。如东现代民间绘画早期是由匠人画在灶台、墙头或床沿、橱面上的画,题材一般为鱼、虾,及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或是色彩艳丽的山水花鸟,寓意吉祥,同时借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家有儿女》 蔡虹
20世纪60年代,如东的许多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民间艺人掀起了一股民间绘画创作的热潮,为其后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东民间绘画的题材、内容及创作手法也随之延伸和拓宽,不断融进了时代气息,作品在展现南黄海风情的同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形成了现代民间绘画风格。
《欢乐渔家》 邬小伟
如东现代民间绘画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得力于民间绘画工作者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他们的作品充分贴近当代渔民的日常生活,艺术化地再现新时期如东人美好生活图景。他们一方面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又在题材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不断突破,如东人坚忍不拔的个性和昂扬进取的精神成为他们创作的主旋律。
《跳马伕》 冒孪国
《满载而归》桑俊
《扫一扫》李忠余
《戏蟹》董莎莎
《大年三十》冒孪庆
《海韵》 陈卫华
《海边》 陈淼
《端午》 朱剑平
《掰玉米》 周亚男
【执教者简介】
冯军,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美术研训员,南通市初中美术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中学美术学科专家,如东县第三届青联委员,国家高级体验教育师,国家中级拓展培训师,自然导师。现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委会副主任、如东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如东县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如东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倡导“情感美育”理念,致力于体验式教育与美育的研究,在《中国教育导刊》《新课程研究》《江苏教育研究》《综合实践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随笔、案例三十余篇。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如东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