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至26日,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悲鸿·艺术人文讲座” 每晚6点30分,如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原美楼501室举行,并圆满结束!本次系列讲座由旅英画家杨迎生先生主讲,讲座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前来聆听,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热烈。
演讲者介绍:

杨迎生(1961年生),旅英油画家,油画保护顾问/修复师。英国油画保护修复协会 (BAPCR)会员,英国文物艺术品保护研究院(Icon)协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86年赴英国温布尔顿美术学院留学。1989年作为第一位中国油画硕士生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并被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萨拉-肯特选为该年伦敦优秀而又富有挑战性的6位青年艺术家之一在《综合艺术》杂志作以报道。1991年受威斯敏斯特市议会(Westminster City Council)委托制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肖像。1992年担任画家弗洛伊德经纪人詹姆斯-柯克曼助理,后师从于著名油画修复师克莱尔-维金斯,学习油画的保护和修复;特别对欧洲油画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技法和材料运用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大英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皇家歌剧院及六十多个公共和私人庄园的油画收藏做过修复和保护工作。与剑桥大学的汉密尔顿-克尔油画保护修复研究院(Hamilton Kerr Institute),伦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等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修复和保护古今油画达2000余幅,其中包括提香、鲁本斯、凡戴克、透纳、莫奈、凡高、高更,塞尚、毕加索和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2007年被列入英国国家美术馆“古典油画专家名榜”,2018年由皇家收藏(Royal Collection)馆长蒂姆-诺克斯推荐为伦敦恰特馆(Charterhouse)复制珍藏在意大利锡耶纳国家美术馆的《筛子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像》。
杨迎生现生活和工作在伦敦。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负责阿蓝都古堡(Arundel Castle)、古得屋德(Goodwood House)和哈特菲尔德(Hatfield House)庄园的油画收藏和保护工作。
讲座系列(一):南枳北橘——我走过的艺术弯路

作者身为旅居海外的画家和油画修复师,旅居英国三十多年,受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良好熏陶,对西方的古典和现代艺术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虽说这对他名画修复生涯帮助极大,但对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却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与障碍。本讲座主要讲述了演讲者对于自己艺术创作的不断尝试与对自我认识的不断审视与发展,尽可能地通过自己三十年来历经的艰难艺术创作之路,详细地诉说自己在东方和西方的辛苦周旋,并努力在古典和现代、具象和抽象之间反复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声音。
杨迎生先生首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南枳北橘”进行了本质性的阐释。他指出“枳”变为“橘”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身份意识,包括外在身份与文化身份。其二是语言意识,包括艺术表达形式及材料,随后分别展开讲述。
外在身份意识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内容与方法,他展示了30年来自己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就是他创作历程与思想转变的真实写照。而后,他又强调文化身份意识是在同一个文化现象做出不同的判断时才产生的,认为西方艺术之所以不断的向前发展,是因为它除了不断的否定和更新自己,其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体系;但这个体系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既而,又通过一系列西画修复的图片讲述了自己对艺术追求的转变与理解。认为回归传统不是重复传统,而是在传统中寻找可以使自己离开它更远的力量。
最后,作者对他30年来艺术创作不断的改变做出了归述,认为事故本身不是艺术,艺术家如何将一个简单的事故转变成一个对观众有启示的图像才是艺术。杨先生说:“南方的‘枳’站在北方的土地上回头看故乡时,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橘’。”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杨迎生教授积极地与在座的听讲者互动,现场气氛非常的浓烈,来自不同学院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至此,首场讲座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讲座系列(二):上光油背后的秘密

古典油画的背后常常有些无人知晓的故事。产生这些故事的原因无论是来自于作者还是来自于他人,它们的出现,轻者改变了作品的原形,重者改变了作品的意义。杨先生的讲座试图通过对古典油画修复案例的具体分析,来阐述产生这些故事的原因以及它们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杨迎生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向我们阐述了上光油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第一,它的创作方法和过程;第二,它的损伤及修复程度;第三,公共陈列对它的挑战;第四,私人陈列对它的挑战;第五,政局和市场趣味的改变对它的影响。接着,杨迎生先生通过讲述自己对《伦勃朗肖像》等作品的修复,向我们展示了古典油画背后无人知晓的故事。而产生这些故事的原因有的是来自于修复师;而作为一个优秀的修复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修复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作品不受二次伤害;还有的是来自于他人的责任,例如他人对画作不恰当的保护和装饰,以及公共陈列,这些对油画、油画修复都是很大的挑战。这些原因的出现,都对杨教授以及其他修复师的修复工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轻者改变作品的原形,重者改变作品的意义。
讲座中,杨迎生先生运用大量其对古典油画修复案例的具体分析,来阐述产生这些故事的原因,这些原因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都有着不可割断的关系。最后,杨教授总结说“油画的保护和修复是个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涉及领域繁多,案例千变万化,学习独立有趣,工作其乐无穷。”
演讲结束时,杨教授和同学们进行了多方交流与互动,并细致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前瞻性地分析了关于油画修复在中国发展等问题。通过本次讲座,参加听讲的师生们对于藏在油画修复背后的秘密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深感受益匪浅。
(撰稿:夏安琪;编辑:葛诗婕;审稿:王昌景)
部分讲座现场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