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境内的太行山最东部,这里民风淳朴、风光秀美,有美丽的传说,有丰富鲜活的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和民俗生态保存相对完好。
之后,他建立了“许村论坛”,联合成立了被誉为中国乡村版“798”的“许村国际艺术公社”,并开始举办两年一度的“许村国际艺术节”。
十年来,渠岩以“艺术推动村落复兴”和构建“新乡村家园”的理念与实践,对乡村建设进行了有益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许村的夏季气候宜人,每两年一届的“许村国际艺术节”在清凉的夏日里举办,已成为“许村计划”艺术乡建的标志性活动和重要载体。2019年夏天,第五届“许村国际艺术节”如期在这里举行。

艺术节一如既往地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驻村创作,与村民共同生活,展开各类活动,再一次为古老的山村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活力。而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助学项目也再次成为艺术节引人注目的亮点。
本次艺术助学项目的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家边霞教授和博硕士研究生团队根据许村孩子的特点和生活环境特别设计,课程整合了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通过艺术带领孩子们重新认识并欣赏许村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乡村历史文化,创作出表现许村乡村生活场景和传说故事的作品,由此激发孩子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许村家园的爱。
课程整合了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通过艺术带领孩子们重新认识并欣赏许村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乡村历史文化,创作出表现许村乡村生活和传说故事的作品,由此激发孩子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许村家园的了解和热爱:
第一课:我的家在许村


以“家”为核心的血缘纽带是乡村价值信仰的起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又要到哪里去?”无论我们是谁,我们都无法回避这些亘古不变的追问。许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融入让孩子们接触到了许村之外不一样的世界,但在对五彩斑斓的外面世界抱有好奇和期待的同时,孩子们首先思考的是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本活动是整个主题课程的第一次活动,将围绕“Family Tree”展开,先从字面上体会Family Tree的内涵,然后通过绘画和剪贴制作自己家的“Family Tree”,在体会创作乐趣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身份来源,思考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并在梳理自己的家族谱系的过程中,寻找并初步尝试理解自己和许村之间的关联。
第二课:我在许村的一天

在许村的每一天一样,又或者不一样,在之前探寻自己与许村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回忆自己在许村的一天的生活,反思自己与许村之间日常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引导孩子们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许村的一天,巩固孩子对自己与许村之间联系的思考。
第三课:等待七夕

时值古历七月,一年一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在即,除去节日本身的甜蜜气息,对生活在素有“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称的许村人来说,这个节日更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味。本次活动首先从许村“牛郎织女”的壁画出发,围绕壁画和传说进行谈话,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孩子们将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制作星星灯进行表达和内化,从孩子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绘画了星空,有的孩子绘画了传说,还有的孩子绘画了家人的团聚,显然这个节日对孩子们而言有了更为丰富的新内涵。
做好了星星灯,孩子们还带着自己做的灯笼夜游许村:
第四课:许村的夏夜

第五课:许村的“庙”与“会”
第六课:许村地图
人这一生会去很多地方,但家乡永远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一朝一夕皆如画,那里一草一木也温柔,因为那里承载了我们所有美好的童年记忆。这次活动,老师首先依次呈现了中国地图、山西地图、和顺地图,引导孩子们在三张地图中寻找许村的位置,感受许村与国、省、县的关系;接着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许村的地图了解许村建村的历史与近些年来许村的变化;然后,让孩子们以全局的角度仔细观察现在的许村地图,并在地图中找到自己的家和许村有名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在充分的观察和讨论之后,低年龄段的孩子绘画了自己的家,高年龄段的孩子绘画了自己心目中许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最后,孩子们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手绘版许村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进行粘贴,最终形成一个集体创作的大型立体地图。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年龄孩子们的家并不只是一个房子,不少孩子还画上了家人,甚至包括家里的小猫和小狗。而大年龄孩子选择的许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多因为那个地方自己常去,承载了许多自己美好的记忆。此时,家乡对孩子们来说再也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有着丰富情感记忆的地方。
许村是“古村落”,一山一水皆有故事,这些故事或真或假,代代流传,串起了许村的历史。本次活动围绕许村的故事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许村的古往今来,理解许村的传统文化,并尝试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传承,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属于自己与许村的新文化的过程。在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许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自信。
第八课:我爱我的许村

在孩子们的数百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和艺术一同成长的痕迹,也看到了古老的许村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欢快地苏醒。
综合艺术课程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 边霞、徐程、方诗琪、王国东;
助教团队:广东工业大学志愿者团队、西安美术学院志愿者团队
图片:徐程、刘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山前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