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美育学科建设:美育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马菁汝教授与纽约华美协进社社长及教师交流讨论
马菁汝教授是中国教育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课题负责人和核心专家,多年来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对中国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为我国培养优秀教师实践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她认为,当下亟需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够贯通融合艺术学科的艺术人才,提高美术教育教师队伍水平,是推动艺术教育实践与理论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马菁汝教授主持的“青年艺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首个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于2017年获批立项。而谈到这个项目的意义,马菁汝教授认为:这一批学员更像是美育的种子,我们希望从各地来学员能够像是一颗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实践土壤中开出更美的花朵。”项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院校、师范院校与综合类大学,项目课程设置在大艺术观念指导下,通过融合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设计学、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提高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美术界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这个人才培养项目围绕社会美术教育进行学术研究和教授课程并开展科研项目,通过对中国社会新的矛盾和形势的分析,指出当代中国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与儿童美术教育之间的问题,潜心研究学校美术教育如何在成人美育和社区等以社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

马菁汝教授在浙江安吉指导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员写生
马菁汝教授安吉写生作品:《缓山出岫》/60×80cm
2018年9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A厅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的“青年艺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项目汇报展是对马菁汝教授学术的充分肯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的致辞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他强调:“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马菁汝教授的全心投入、真诚付出和精心安排下,邀请到靳尚谊、邵大箴先生等一批中国艺术名家进行授课,以及中国美术界、美术教育界处在学术盛年的专家们为学员指导授课,课程设置科学,知识密度很大。”而“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则更是马菁汝教授的心血所在。自2013年开始,马菁汝教授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全力打造了“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这一教师教育品牌项目,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研修班邀请了以靳尚谊、邵大箴、水天中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以尚辉、丁宁、余丁为代表的全国知名学者;以尹少淳、钱初熹和孔新苗为代表的美术教育专家,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讲授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研修班每年选择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剖析其各层次美术教育,展开深度研究。到2020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中西美术比较精品研修班已成功举办六届,与知名美院、博物馆等国际文化教育机构建起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累积培养近五百名优秀美术教育从业者,学员优秀论文也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艺术博物馆》等全国CSSCI核心和优秀期刊上,这也充分说明研修班的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研究成果卓著。
第五届中西美术教育比较精品研修班师生合影
第三届研修班海外部分参观英国国家美术馆
研修班访问团参观盖蒂别墅博物馆

第三届研修班海外访问团在英国小学观摩一年级美术课
研修班访问团在哥伦比亚大学智慧女神雕塑前合影


马菁汝教授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周文彬参赞介绍展览情况
多年来,马菁汝教授积极开展对大众的艺术普及活动,2015年,她曾与不同领域艺术教育家接受搜狐教育的专题采访,共同探讨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中大众需要怎样的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2016年曾通过CCTALK网络平台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面向海内外观众进行艺术知识直播,2017年开始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开办艺术普及专栏,与大众分享她行走世界各地的艺术见闻。在构建社会美术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马教授认识到当下艺术教育的社会机构的力量,而社会美术教育资源亟待整合,更需要规范。因此,在2018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成立社会美育联盟。社会美育联盟旨在国家美育政策方针指导下,把握中国社会美育的规律与全局性问题,挖掘中国美育的传统文化根脉,研究国际最新美育成果,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提升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确立严谨的学术规范,贡献社会美育领域的力量。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靳尚谊先生担任社会美育联盟荣誉主席,他表示,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美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社会美育对全民提高艺术素质至关重要。在马菁汝教授的组织推动下,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基金会携手举办“(首届)靳尚谊美育·油画高级研修班”,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最优秀艺术人才,帮助他们在靳尚谊先生亲自指导和授课下,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真诚民族情感和深厚艺术魅力的艺术精品。


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中国表情”百米绘画长卷亲子活动

2019年12月靳尚谊先生在社会美育联盟学术年会上发言
此外,马菁汝教授也十分关社会状况,并致力发挥艺术的力量,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地蔓延全球,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挑战。行动起来,共同抗疫,已是越来越普遍的国际共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社会美育联盟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呼吁艺术爱好者,无论年龄与技巧,拿起画笔,通过艺术形式宣传防护知识,讴歌战斗在抗疫救援前线的最美中国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携手,鼓励与支持大众,共同渡过这一段艰难的时光,迎来战“疫”成功的光明胜利,也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去。

学生组:辽宁省沈阳市 王襄儒 《生命之舟》
学生组:福建省晋江市 陈嘉仪 《明天会更好》
学生组:澳门 陈恩琦 《风月同天·国土无双》
迄今,工作团队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投稿近万幅,通过线上艺术展览等形式,开展深度互动,利用国际平台,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在纽约时间3月4日18:30–20:0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与社会美育联盟协助纽约华美协进社进行了“当恐惧蔓延:冠状病毒与人类耻辱的代价”的主题对话。“童绘战疫共筑爱心”抗击疫情公益艺术行动的优秀儿童作品也在活动中展出。一时间,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大教育背景下,倡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美术教育
自青年时代投身于油画创作与美术教育,马菁汝教授已经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二十余年,还将继续以沉稳坚定地步伐继续开拓中国美育发展的道路,而这条路也因为她对艺术教育的热忱与决心,愈发光明而宽阔。2015年8月,在接受搜狐艺术教育采访时,马菁汝教授表示,艺术教育在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在当前功利性的应试环境更应该通过艺术教育引导人们追求美,追求更加理想的人生境界,而美育恰恰是人一生的必修课。马菁汝教授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不断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大教育,其实质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即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础,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化为模式的教育。由此,才能真正解决当下美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使公众于全方位、立体的学习中,全面提升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




教育部高师课改教材《美术鉴赏与批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艺术博物馆杂志